首页 >> 公司新闻 >>专业知识 >> “云尽孝”很无奈,但我和父母重新成了朋友-诸暨网建设为你呈现
详细内容

“云尽孝”很无奈,但我和父母重新成了朋友-诸暨网建设为你呈现

时间:2022-09-29     作者:诸暨网站建设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微信派

image.png


曾经有个知乎热帖说,人的一生只有900个月。如果用一张A4纸画一个30x30的表格,每个格子代表一个月,那你的全部人生都在这张纸上了。


看到右下角的红色格子了吗?如果说这就是你余生能陪伴父母的所有时间了,你信吗?
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“云尽孝”

这届年轻人都不和父母一起住了




一个月可以很长,足够去四五个地方旅行,读十几本书,陪爱人看很多场电影,给孩子做三十次营养早餐;也可以很短,短到当你知道这是你能够陪伴父母的全部时间时,不知道该做什么才不算荒废。


《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》腰封上也有一个类似的结论让人触动:


image.png


对于这届年轻人来说,这个数字并不夸张。书中所提的55件小事看起来都很简单:为父母捶背、给他们做饭、教他们发短信、带他们出国旅游、和他们一起看相册……


“但真想提上日程做完,还挺难的,毕竟没有一起住。”在北京漂了五年的刘一说,“我们太忙了。”


像刘一这样常年离家在外求学工作的人很多,云尽孝,成为这届年轻人陪伴父母的唯一方式。


几年前曾有媒体调查发现,70%的年轻人不愿意与父母同住。这背后的原因千丝万缕,让人尴尬的是:多年独立在外,父母已经缺席了子女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几年,陪伴断层、观念差异,让同居变得矛盾重重。老母亲盼着回家给你做一顿你最爱的红烧肉,却不知道你口味早已改变,爱上了低卡沙拉。


没有人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,直面和最亲密的父母之间已经熟悉又陌生的感觉。于是,老母亲们年复一年乐此不疲地做着红烧肉,子女们也非常配合地念叨着“还是家里饭最好吃”。


上世纪70年代,就有日本学者提出“一碗汤的距离”式相处,指子女从家里给父母住处送去一碗汤,汤到父母手中还是热的。这种相对独立、又足够密切的关系成为很多年轻人与父母相处的理想模式。


而如今一线城市的昂贵房价、老家就业机会的匮乏,让“一碗汤”的距离也变得很难实现。异地,让父母与子女之前的关系维系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手机完成。


2019年,微信生活数据报告显示,饭后与年轻人进行视频通话成为了50、60后的习惯动作。这个年轻人大概不是别人,就是他们在外漂泊的孩子。




“给不了陪伴,至少多给父母一些钱”




“刚工作那年过年,我拿到1万的年终奖,给爸妈一人包了个大红包,”刘一说,“我觉得没能在身边陪着,至少努力让爸妈过得宽裕些。”


“后来第二年我回家,发现那两个红包还在床头柜里,真的压根儿没花过。”


定期给父母生活费、过年包红包成为很多人孝敬父母的重要方式。但钱到了父母手里,许多父母舍不得花,给孩子留着,甚至更多地返还给子女。


“我回家给我妈3千生活费,结果离开家发现行李箱里被塞了5千块钱。这还赚了2千……”在广州工作的小王说。


有了微信后,更多人选择给父母发红包、转账,少量多次地贴补父母生活费,“金额越小,他们越愿意收。”


如果说微信红包是偶尔给父母的零花钱,那亲属卡无疑是给老人的一张“长期饭票”。每个人可以设置4张亲属卡,给父母和子女,每张卡都有月度限额,最高不超过3000/月。


“我妈懒得绑定银行卡,所以想发红包也没有钱用,我就想给她开一张亲属卡,她不乐意,说还要绑卡、实名太麻烦”,小王说,“我就告诉她,非常简单,你只需要像收红包一样点一下。”


拿着妈妈的手机帮她操作,小王才发现妈妈的头像还是两年前拍的,这才想起去年春节,妈妈就想让自己帮她换张新的照片做头像,而小王总是“忙“,拖来拖去最后把这事儿彻底忘了。


其实,教父母用微信只需要花费我们几分钟的时间。可我们宁愿花大半天的时间刷朋友圈、玩游戏,也“忙”到没有时间教他们。


“当时有点想哭,我们总是对最亲的人最没有耐心。”小王说,“也许很多人不愿意承认,但父母在我们生活中的优先级,的确被排得太低了。




“我爸终于认可我是一个独立的大人”




催婚催育,让这届年轻人集体站在了父母的对立面上。“知道他们是为我好,但我真的不想结婚。他们为什么不相信我一个人也能生活好呢?”刘一说。


很长一段时间,刘一回家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尽量减少与父母的交流,“聊不了几句就会到老话题上”。


在北京创业已经小有起色的刘一,在三四线城市公务员父母的眼里,却一直是一个“不稳定”的状态,他们觉得女生嫁人才是归宿。“说白了,他们不看好我的工作,”刘一说。


后来,闺蜜出了个主意,给老两口开个亲属卡,让他们知道自己不仅有养活自己的实力,还有余钱给他们养老。刘一决定试试,给爸妈每人开了一张额度1千的亲属卡,但除了日常超市费用、麻将零花钱以外,老两口花销很少。“最大的一笔支出,是手机充值500元,充得我的手机,”刘一说。


后来,她把额度提高到1千五、2千,并且每个月都持续供父母使用,两位老人才更放心地用亲属卡付钱。五一回家,爸爸在饭桌上说:“一一,工作不要太辛苦,一个人也要好好过日子,你开心就好。”


刘一当时眼泪就涌出来了,感动、释怀又有一点内疚的情绪交杂在一起,不知道说什么好。“你知道吗,那种你爸终于认可你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大人的感觉,真好”,她说。


而和刘一相反,同在北京工作了几年的小夏,却从来没有想过要给父母生活费,“爸妈不缺钱,我一直以为不让他们给我钱,已经是独立的标志了。”直到今年春节,看到工资比自己还低的女友却给父母开了亲属卡,小夏才意识到“断奶”只是基础,自己对父母做得太少了。


在女友的建议下,小夏开始给爸妈各开了一张500元的亲属卡。“我没有攒钱的习惯,所以开的金额小,挺不好意思的,”,小夏说,“没想到爸妈却惊喜得不得了,一直说我长大了。”


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父母尽孝心,让小夏第一次感觉到了“独立”带来的自信和快乐,学会承担责任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。




“神奇的是,我们重新成为了朋友”




在刘一小时候,和爸爸关系并没有这么生疏,相反他们像好朋友一样无话不谈。这种感觉在成年后分开生活的漫长时间里,消磨得所剩无几。而如今亲属卡成为了刘一与父母保持沟通的纽带,在陪伴缺席很久之后,以这样一种方式重新参与进了彼此的日常生活。


一次,刘一爸爸在药店用亲属卡买了些药,刘一看到消费场景标注是药店,就知道爸爸身体不舒服了,马上给爸爸打了个电话。“我和爸爸聊了十几分钟,挂了电话才发现好久没和他聊这么久了,”她说,“感觉重新变得亲密起来,聊天也有了由头,而且自己变成了照顾他们的角色。”


刘一很开心,“独立让我们重回平等,重新成为了朋友。


如果说地理距离上的“一碗汤”已经很难实现,那或许亲属卡正成为亲子间心理距离中的“一碗汤”,在只能“云尽孝”的无奈下,我们靠微信聊天、视频通话、朋友圈点赞以及亲属卡,尽力贴近着父母的生活,付出最大程度的关心和支持,也成为了彼此坚强的后盾。


当然,没有比真实的相处更有力的陪伴了。抽空放下手机,回家看看,陪父母吃吃饭,帮他们解答一些用微信的困惑,把最多的耐心和爱给他们,就像小时候他们给予我们的一样。


(示意:如何设置亲属卡)


image.png

互动话题


明天是世界家庭日,说说你家的亲属卡故事吧。

客服中心
联系方式
18006808820
13989500275
- 销售经理
- 营销经理
- 售后客服
技术支持: 杭州云远科技有限公司 | 管理登录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