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公司新闻 >>专业知识 >> 北京城里的逐梦人-诸暨网络公司为你呈现
详细内容

北京城里的逐梦人-诸暨网络公司为你呈现

时间:2022-10-14     作者:诸暨网络公司【转载】   来自:微信派

image.png

- 寻找微信创业者系列 03篇 -



北京城,一个梦想的应许之地。

天天泡在一堆“老物件儿”里的女孩儿,凭着热爱把读书从一个人的事变成几千万个人的事的“霸道”总裁,还有每次装修前先给业主隔壁邻居送一颗菠萝的室内设计师……北京从来不缺乏各色有趣又上进的面孔。

而这些人的神奇生活,也因为和微信的偶然串联,发生了一些必然的变化。


1


一个小姑娘

天天“老东西”待在一起

image.png

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“老物件儿”创始人 余静文


至少十几年,家人都认为余静文“不务正业”。也是,一个学计算机的小姑娘,不知着了什么魔,成天往博物馆跑。而且,一泡就是一天,几家博物馆的保安都认识她了。


博物馆的保安问他:“你一个小姑娘看这些,不害怕吗?”


“你到底去看什么了?”家人不解地问。


家人的疑惑,直到2015年才逐渐解开。余静文创办了一个名叫“老物件儿”的微信公众号,发的全都是博物馆的展览。介绍之细致,写作之专业,让家人大吃一惊。


在一次年夜饭上,大家聊起了历史话题。突然舅舅岔开话题:“历史你问静文呀,咱们这一圈里没有比她更懂的了。


静文也说不上自己为什么喜欢博物馆。但有一点她也承认,她去看展,用的时间的确比一般人要长。她每次去博物馆,至少都要看上六个小时,父亲经常要喊她回家吃饭。大学毕业来到北京,这个习惯依然没有改变,只不过叫她吃饭的人变成了老公。


静文和老公是互联网公司的同事。“老物件儿”的小程序得以出生,是因为“老公刚好是一个程序员。”静文觉得小程序好用,一方面可以把展览中拍摄的图片全面地展示出来,另一方面还可以和公众号文章无缝衔接。


在静文的带动下,老公也对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并且成为了静文看展的后勤保障。“许多人觉得我们是一支团队在做,其实就我们俩。”因为这个原因,“老物件儿”的更新比较慢,经常有粉丝留言“催更”。


“博物馆谁都能去,但是要看懂文物却是有门槛的。”静文说,她在微信上开办公号,就是为了让大家能走进博物馆,还能看得懂展览。为了能深入浅出地介绍展览,静文买了许多书。买书,可能是她办公号最大的一笔投入。“前前后后十几万应该是有了。”从哲学到美学,从人类学到艺术史,一共1200多本书,把卧室堆成了书房。


除了给老公做饭,静文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运营“老物件儿”上。她的粉丝中,除了博物馆的讲解员,还有考古系、历史系的学生。让她没想到的是,一些策展人还把她的公号当作了“教科书”。


2017年,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珍宝展在北京首次展出。面对这批陌生的珍宝,静文一连写下三篇文章,成为众多文物爱好者的“观展指南”。当这批珍宝即将在深圳展出时,策展人找到了她:“我得请你吃饭,我们办展打报告就是用的你的文章。”


2018年,静文和通过公众号认识的梅姨相约去看《西藏历史文化展》,边走边聊,因为认真被西藏电视台拍摄采访了。梅姨开心地说,“原本只是退休后的小爱好,没想到能够遇上一位‘小老师’。”


这些奇妙的经历,让静文觉得,写微信公众号也很有成就感,还能遇到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。


要说“老物件儿”最早的一批粉丝,却不是文物爱好者,而是医生和护士。几年前,因为术后感染,静文陪着老公四处求医,却没有起色。在那段最灰暗的日子里,静文开始了创作。“给自己找点事做,可能心情就不会那么糟了。”静文的文章很快就在病房里传开,病友和医护人员成了她的第一批粉丝。现在,老公的病情已经痊愈,他们和医生也成了好朋友,经常时不时聚一下。


静文是杭州姑娘,每年都会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回家探亲。回杭州的时间并不固定,但一定是展览最多的时候。她最喜欢的“老物件儿”是良渚玉琮,原因很简单:“因为我是浙江人啊。”她还喜欢瓷器,对高古瓷有着很深的研究。她的项坠,就是一片青花瓷。青白釉色之间,江上有一条小船。

image.png

玉琮 良渚文化时期

浙江余杭反山遗址M12:98


看展并不是一个大众的爱好,写展则更加孤独。但自从创办了“老物件儿”,静文收获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。慢地,家人也理解她了。


一次回家,外甥女抱住了她:“小姨是个有文化的人。




2


“霸道”总裁爱上书

带5000万人一起阅读

image.png

微信公众号“有书”创始人 雷文涛





见过雷文涛的人,都会为他的儒雅感到惊讶。儒雅到什么程度呢?不像一个创业者,而更像是一个暖男。


框架眼镜、Polo 衫、运动鞋,衣着的亲切感,也继续印证着这种人设。直到看到他办公室整整一面墙的书架,你才会恍然大悟:哦,原来这位就是微信公众号“有书”创始人。


雷文涛爱读书。办公室有书,家里有书,车里有书,走到哪里,都会有书作伴。他还开发了一款听书产品,这样,开车时也可以“看书”了。


上大学那会儿,雷文涛最爱往图书馆跑。虽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,但他更爱看的却是和专业无关的“闲书”。他自嘲像个老干部一样,每天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把图书馆里的报纸都细细看上一遍。2000年之前,互联网刚刚兴起,这是人们获取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方式。


读报获取了知识,也给他的思想带来了冲击。1998年,《文汇报》上刊登了一篇复旦大学校长的文章,讲到了知识经济的概念,让他激动不已,一连看了好几遍。“知识也能创造价值,也能为国家的经济提供很大的动力。”


那一刻,他感觉视野的边界被打破了。这为他后来在微信里的创业埋下了第一道伏笔。


为了获取更新的知识,他骑车二十多公里,去北大蹭课。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阶梯教室里,亲眼目睹林毅夫、海闻等经济学大师的风采,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。后来创业,他也是把目光放在了知识经济上。


对知识超出寻常的渴求,让雷文涛愿意做一个“领读者”。他说,许多人受过很好的教育,也有学习的愿望,但是缺乏行动力。如果不是愿望特别强烈,许多人恐怕不会去定期地阅读。更多的情况是,许多人不知道读什么,也不知道该怎么阅读。


他决定为大家扫除这些障碍。他帮助大家确定书单,督促大家读完。他还制定规则,要求读完之后做读书笔记。雷文涛打了个比方,“有书”像一个陪你读书的暖男,同时又要有些“霸道总裁”风,毕竟,立下目标就是要完成的。


知识就是力量。知识改变命运。但知识能化作经济价值吗?在充满荆棘的创业之路上,许多伙伴表现出了动摇和怀疑。但雷文涛却心里有底。这个底气来自于他对未来趋势的判断,也来自于个人的信念,更重要的是,他生活在互联网行业前所未有发达的这个时代。在最困难的时候,为了给员工发工资他曾经透支信用卡,甚至把自己的房子抵押。没人能够想象,如此儒雅的一个“暖男”,是如何带领团队走出低谷的。


2015年12月,“有书”的转机出现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蓬勃发展中。雷文涛把“有书”搬进了微信里,凭借着平台强大的连接能力和用户数量的巨大优势,“有书”开始了全面爆发。有时候一个星期的增量,就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水平。“有书”的推荐榜单,甚至能影响图书销量排行榜。


谈到这段经历,雷文涛认为自己足够幸运。互联网工具能够将人的距离拉得很近,在微信的开放平台上,你可以更容易地连接到志同道合的陌生人,并打造出有影响力的事。更可贵的是,奋斗精神已经在团队扎下根来。“我们都是‘打仗’打出来的。


如今,雷文涛借助微信的力量,与5000万用户一起读书,并在150多个城市成立了读书会。他希望建立一个服务读书人的模式,大家一起读书,共同提升,而不是卖书、卖课。在一次读书会上,一位关注“有书”微信公众号很久的深圳书友找到他倾诉,说这种“共读”模式让她和冷战中的丈夫重新有了共同语言,挽救了她岌岌可危的婚姻。雷文涛发现,原来通过知识和连接,能够改变的东西还有许多。

image.png

在读书会现场


雷文涛最推荐的书,叫做《如何阅读一本书》。雷文涛说,他是在一家书店的角落里发现的这本书。序言中,有一句话给他带来很大触动,大致意思是:我是40多岁的时候才看到这本书,如果我是20岁的时候看到这本书,不知道我会是什么样子。


在“有书”上,他为这本书精心做了推荐,希望能够给更多的人带来启发。“碰到一本书就像遇到一个人,是一种机缘。”


雷文涛说,读书是一种向上的生活状态,是一种年轻的状态,与年纪无关。当一个人坚持阅读,说明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,知道自己需要提升,说明对未来还抱有希望。如果没有希望,即使有再多的财富,那也不快乐。“说得大一点儿,这就是幸福。”




3


把房子点化成家

往往从一颗菠萝开始

image.png

微信公众号“菠萝家装修指南”创始人 胡博





胡博的装修公司有一个独特的仪式:开工之前,要先拜访邻居,送上两副耳塞,外加一颗菠萝。菠萝,是胡博公司的标识。


胡博的考核方式也很奇特。他对设计师说,装修完了,业主得请你吃饭。

image.png

装修前的“送菠萝仪式”


1991年出生的他非常自信:“我们是用装别墅的工艺和设计来装普通公寓。”


其实,家装并不是胡博的本行。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时,他学的是公共艺术。通俗地说,城市雕塑才是他的对口方向。上学期间,他自修了一些环境设计方面的课程,毕业后先是在一间艺术工作室工作,后来又自立门户当起了自由设计师。


这时候的他跟家装仍然没有什么交集。他的工作内容是景观设计、城市规划,接触的都是旅游区、度假村这样的项目,和家庭装修完全不是一个量级。但是,这样的“大活儿”对于自由设计师而言,更多的时候意味着需要等待。


在等待项目推进的时间里,胡博就在微信公众号上写文章。他注册了一个名为“EEUD”的账号,每天拿出四五个小时来写文章。“EEUD”,是几个英文单词的缩写,意为“时代开拓者联合设计”。顾名思义,这是一个设计相关的账号。2015年过完春节,他给自己定了个任务量:每天至少更新一篇文章。


虽然定位为“开拓者”,但一开始也要线下拉人增加粉丝。直到2015年7月10日,胡博发出一篇名为《你个设计师有什么成本》的“吐槽”文章。这一天之后,胡博的粉丝数量从四千变成了四万。他事后统计,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达到180万,“几乎所有的设计类公众号都转载了”。这件事让他很有成就感,也让他感受到了微信带来的巨大能量。


这之后,胡博还是一边接活儿一边写公号。他尝试着在微信上“推销”自己,希望能接到一些景观规划和建筑设计类的项目,一段时间里却无人问津。但与此同时,一些微信公众号后台的粉丝却伸出了橄榄枝:“我家里需要装修能不能找你?”“我有一个店铺,能不能请你设计一下室内装修?”起初,对于这些“小活儿”,胡博选择了无视。


但就是有人锲而不舍。一位粉丝直接打通了胡博的电话,愿意出3万元请他给自己不到60平米的小公寓做设计。胡博想了想,60平米的房子也简单,那就做吧。设计完之后,那位粉丝非常满意,干脆把翻新施工和配齐家具的工作也交给了他。一个3万元的设计订单变成了十几万的整体装修,这让胡博看到了微信背后隐藏的机会。


2017年底,胡博创办了“菠萝家”,就是那家给邻居送菠萝的装修公司。转型做家装,就意味着要放弃之前积累的资源。胡博考虑再三,决定舍弃原来的业务,从零开始。从个人到团队、从线上到线下、从设计方到施工方,隔行如隔山。为了摸透这个新领域,胡博跑建材市场,跑工地,跟建筑材料打交道,甚至跟水泥、砂子、螺丝钉打交道。他请各种各样的工长吃饭,这学一点儿,那学一点儿,加上自己的琢磨,从一个“小白”成为了“内行”。


这个过程中,自然也少不了交“学费”。创业初期,胡博曾经遇到过因为工程队偷工减料、以次充好而返工的经历。他摸索出了一套标准化的施工流程,将材料和人工分离,哪怕是最基础的水泥、砂子,也是由公司统一提供。为了保证设计效果,他把设计图纸出得尽可能详细,甚至精确到每一根电线怎么走,每一颗螺丝该怎么上。

image.png

墙上的画来自菠萝家设计师手笔


对待细节认真,效果自然惊艳。他的团队把8平米的一间平房“变”成了可供5口人居住的“两居室”,把68平米的两居改成了三居,还把三里屯一间不起眼的小店打造成了设计界的“网红”。面对网友的一片惊叹,他却只给自己的公司打85分。他的理由很简单:毕竟在行业里还不算“拔尖儿”。


胡博有一个设想,希望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做成真正的“联合设计”平台。他的几十万粉丝中,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,他希望未来能够把菠萝家的客户订单变成一个个标准化的设计任务,让这些设计师通过做任务的方式来认领,让业主用能接受的价格感受到好设计带来的温度。他知道,这在微信是可以实现的。


胡博时常在想,如果没有微信,他现在会是什么样子。有一点他深信不疑:自己肯定还会是创业者,但这家给邻居送菠萝的装修公司恐怕就不会出现了。



编者按

新中国成立70周年,微信创业者的脚印始终踩在国家发展的大脚印中。他们把自身的故事与时代的故事,用微信连接在一起。近半个月以来,北京日报联合微信官方在全国范围内“寻找微信创业者”,共收到了近1000份微信创业者的来信。他们身份不同、经历各异,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“微信创业者”。


在微信生态中,他们恰到好处地抓住了低门槛的创业机会,用自身努力和热忱成就“个体品牌”,沉淀出一个个不断挑战自我的小传奇。


如果你有在微信生态创业,欢迎戳此处讲一个故事。

客服中心
联系方式
18006808820
13989500275
- 销售经理
- 营销经理
- 售后客服
技术支持: 杭州云远科技有限公司 | 管理登录
seo seo